听新闻
放大镜
大数据助力姑苏检察转型升级
2019-10-22 16:54: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近年来,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顺应新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充分运用多方资源,积极探索大数据+检察工作新模式,实现从案件办理到服务群众,再到内部监督,靠的都是有科技含量的“硬核”,实现检察工作由传统方式向“智慧检察”的转型升级。

  作为检察机关讯问询问、远程提审、远程庭审等办案程序的集成化场所,只要一踏入姑苏检察院智能化办案中心,所有的行为都将被全程录音录像。人脸识别功能将案件自动分类,实现“一人一存档、一案一打包、人案相统一”。办案行为全程记录在数据库平台。一方面,便于加强办案监督和中心的使用管理。另一方面,可视化数据管理“用数据办案,用图表说话”,通过对接全省检察统一业务应用平台和各智能辅助平台,将办案数据用图表方式直观呈现、比对分析,甚至提出量刑建议分析参考、研判案发情况。

  可视化案件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为办案提供了聚焦的重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根据系统分析提示:酒吧等场所及部分外来人口聚居的区域成为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发的行业和区域。对此,检察官们利用晚间和休息日开展法治宣传,对从业人员和居民进行扫黑除恶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违法犯罪。同时,根据发案态势,开展办案“回头看”工作,加强引导侦查,重点排查重点行业、区域涉黑涉恶案件线索,与公安机关形成了打击合力。

  不仅如此,大数据所呈现出的特点,也给该院履行职能提供了新的发力点:办案程序根据时间节点,自动向律师、当事人点对点推送;取保候审监管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自动抓取位置,实现对被取保人员的自动监管;公益诉讼通过抓取关键词,时刻关注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及时发现线索、维护社会公益……大数据使得该院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也让检察服务进一步走近群众身边。

  在一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生态多样性保护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为何不开发一款小程序教人辨识野生动物,从而避免违法呢?”于是,在该院的精心设计下,一款“法眼识动物”微信小程序应运而生,关注姑苏检察发布后点击菜单拍照上传,就能辨别野生动物是否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相关法律条款和案例也一并呈现,一查即懂,为人民群众学法、守法提供了一款实用便捷的检察产品。

  有权就有责,用权就要受监督。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当检察官独立办案成为常态,如何加强对检察权行使的有效监督成为了新课题。对此,姑苏区检察院加强数据监控,对案件信息、办案期限、嫌疑人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护等进行全面的流程化动态监督,利用数据监管及时提醒。同时,通过开展业务数据专项核查,将数据自查、专人核查与横向比对相结合,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检察人员的履职行为,用数据来织密对办案的全程精准监控网,防止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促进监管质效、案件质量同步提升。

  编辑: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