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家在秦岭
2021-12-29 16:36:00  来源:泰兴市人民检察院

  我的家乡在秦岭终南山下。小时候几乎是看着秦岭长大的,每天背对秦岭,踏上上学的路,而面朝秦岭,则是回家的路。一到周末,伙伴们相约着去山里,学校组织踏青、秋游,也是去山里。至今仍记得全校师生一起去山里的情形:近千名穿着白衬衫、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排着队向山而行,浩浩荡荡,一路唱着歌,连风都是快乐的。

  那时的秦岭真美!溪水清浅,自由地流出美丽的线条,一搬开鹅卵石,就能抓到拇指大的螃蟹。漫山遍野的树,柿子、苹果、梨、酸枣,随便摘着吃。狗尾巴草、野菊花、蒲公英,还有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都在微风里笑得烂漫。

  长大后读书,识得了一个唐诗里的秦岭。王维用诗句摹画出的辋川,以风雪留住韩愈的蓝关,让李白吟咏的太白山,从白居易笔下走出卖炭翁的终南山……唐诗里的秦岭是仁者,懂得人类的悲欢离合,既悲悯又包容。

  秦岭七十二峪,我去过最多的是高冠峪。高冠峪河是沣河的源头,河水从山里缓缓而下,大大小小的白色石头星子般散落在河道,无一不被河水冲刷得棱角皆无,圆润可爱。坐在石头上晒太阳是一种享受,天碧蓝,山青翠,阳光温暖,河水清凉,让人叹悟逝者如斯夫的同时,又生出片刻永恒的幸福感。峪口最有名的景致是一处小瀑布。瀑布宽不过丈许,落差倒有20多米,水流从狭窄的石隙夺路而出,急急跌入谷底的一汪深潭,潭水清澈,深不见底。瀑布一侧崖畔上有一个小小的四角攒尖亭,据说是为纪念程颢游览此处所建,名曰“明道亭”。或立于潭边,听水声轰鸣,或站在亭中,看白练飞下,珠玉乱溅,都是赏心乐事。景致称不上壮观,但胜在小巧,瀑布、潭水以及亭子,恰能被框在同一幅图画中,不多的几种元素,堪堪画出了山的陡险与水的灵动。

  然而,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当我带着还没上小学的儿子故地重游,想把记忆中的美景分享给他时,却发现高冠峪已完全变了模样。河的两边已经成了经营之地,满目是人工的痕迹,山在店铺之后木然立着,水从水泥丛林之间委屈地流着,山水被木头和水泥镶了边,却因此失去了灵气。随意增加的冗笔破坏了原本构图简洁的景致,瀑布飞得局促,亭子不再是焦点,那一汪碧潭,也仿佛失了精神……河道里的白色圆石所剩无几,在同样温暖的春日阳光下,却让人无端生出些许荒诞感。这里不再是秦岭的山水,完全变成了一个人造的公园,如同美人做了不甚高明的整容手术,没有变得更美,反而有些怪异。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让我和秦岭再次亲近起来,近几年间,我间接地参与了秦岭保护条例的修订,聆听了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讲解秦岭。越是了解秦岭,就越惭愧,惭愧自己的所知不多,惭愧自己的受恩不感,惭愧自己的视而不见。虽然不在办案部门,但因工作关系,经常和身边的同事们一起研讨那些与秦岭有关的案件,非法占地、乱砍滥伐、违法猎捕……惩治犯罪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修复、如何预防。2021年7月,陕西省检察院部署了为期一年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活动,我的同事们也积极参与。他们通过筛查网络上与秦岭生态有关的报道,发现了秦岭北麓一处古板栗树群保护不力的线索,经过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部分古板栗树枯死及病虫害的问题,但为了找准具体病害问题及防治措施,需要专家现场诊断开方。

  9月的西安格外多雨。终于晴了一晌,我的同事惠琳琳、王永亮如约接上西安植物园的三位专家,一起沿着秦岭脚下的环山路,一处一处地给古树“看病”。三位专家是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教授,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房丽君、王亚玲,分别以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治和植物培育为研究方向。

  第一站是古观音禅寺。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是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这里有一棵与禅寺年龄相同的银杏树,据传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已被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这棵古树虽然仍亭亭如盖,但经专家仔细查看,确诊已经有了病虫害。寺内另有两棵千年以上的侧柏,其中一棵也有病虫害,而另一棵已死亡。第二站是清水头村。这里有一片平均树龄在120年以上的古柿树群,柿树株数有263株。三位专家逐一查看、诊断,发现多数已有病虫害,11棵树已死亡。第三站是鸭池口村。这里有一片更古老、更大的古板栗树群,共有1万多株,平均树龄在200年。三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专家,其中两位女性,在这么大的一片树林里,挨个查看这些树,一边看一边记录,不嫌泥泞,也不抱怨劳累。

  终于全部看完,已是黄昏时分。司机在泥泞的山道倒车,不想一只车轮陷入了泥坑。大家搬来砖头,找来木板,垫在车轮下,司机踩油门,其他人在后面推,车轮飞转,车子却纹丝不动,王亚玲研究员还被车轮溅了一身泥浆。办案人员连忙拿了纸巾和水帮她清理,她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们的工作就在野外,这种事经常遇到。”最后还是通过当地村委会找了拖车,这才把车子从泥坑里拖出来。文质彬彬的三位专家,干干净净地出得门来,却顶着泥巴回家,同事们心里过意不去,而专家们却一直乐呵呵的。

  之后,专家们针对古树保护状况出具了专家评估意见,并参加了检察院组织召开的公开听证,为制定古树保护方案及措施提供专业意见。后来岳明教授还亲自到检察院,就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授课。他的讲解让我们知道,原来秦岭是如此富有的一座山,秦岭是如此需要保护的一座山。岳明教授说:“之前没跟检察院打过交道,通过这个案件才知道检察机关还有这个职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公益,为了秦岭。”

  祖籍北京落户陕西的作家叶广芩在写过了京城家族遗事后,开始根据她在秦岭考察、生活的亲身体验,转向以秦岭为背景创作一系列生态文学。2000年中华世纪坛举办“世纪留言活动”,作为50位受邀者之一,叶广芩留下心愿:“一百年后,我不在了,我的作品不在了,但是秦岭的青山绿水还在,大熊猫、金丝猴还在,保护它们的工作人员还在……”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何其有幸,家在秦岭!何其有幸,能够与这么多人一同守护秦岭!

  编辑: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