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办手机卡送鸡蛋?小心!您的卡可能成了诈骗犯的“帮凶”!
2020-11-03 11:43:00  来源:泰兴市检察院

  不少人被骗后都有这样的疑惑

  骗子用的是实名制的电话卡

  为啥很难查到?

  实际上没有一个骗子

  会傻到用自己名下的电话卡实施诈骗

  那么这些实名制的电话卡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身边是否有他们的“帮凶”?

  看下面这个案件就知道了!

  案件回顾

  2020年10月30日,泰兴市检察院对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提起公诉,被告人8人,有力打击了电信诈骗“黑灰产业链”。

  与其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有所不同,这起案件的案发从一个手机号码开始。广州市公安局《立案决定书》证实“尾号2612”手机号被他人用于实施电话诈骗活动,致使被害人损失20000元,追根溯源,这个号码竟然是在泰兴某镇某营业厅开通的。

  案件由泰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移送泰兴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2020年3月30日立案侦查,2020年9月1日移送泰兴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何某、丁某、袁某利用某电信公司授予的职权,在为他人提供开户入网的服务过程中,获取他人身份信息,将空白的卡激活后进行贩卖,从中获利。

  贩卖的对象陈某又转手将手机卡贩卖给蒋某、时某、熊某、许某等人,这些人再转卖,层层获利,涉案金额达二十余万元。

  这些实名制的卡怎么获得的呢?套路简单,目标人群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办卡套路

  何某供述称,由于电信公司每个月都有开卡任务,他经常会带一些小礼品到村上或者小区车站去促销办卡活动。

  办卡的时候何某偷偷跟人家开通两张卡,只给人家一张卡,还有一张卡就放在自己身边,遇到村里的老人家这种手机卡用不起来,也不要手机卡的情况,就用老人的身份证注册开通2张手机卡,给人家一些鸡蛋、洗衣粉之类的小礼品。

  最初的时候何某开通的这些实名制手机卡找不到渠道出手,充值后放在店里平时打打电话上上网,把卡养着算完成任务。

  “机会”来了,到了2018年8、9月份,他认识了到店里推销虚拟卡的陈某,互相加了微信,陈某问何某有没有实名制手机卡,他那边有渠道可以销售,何某觉得这些卡留在手里也是亏钱,就同意把这些实名制的手机卡卖给陈某。

  其他几名被告人的做法与何某类似。

  他们都知道一点,国家规定实名制手机卡是不能买卖的。这些实名制的手机卡会被别人买过去打推销电话、骚扰电话、诈骗电话或者做其他坏事,然而趋利的心理作怪,又心存侥幸,为了赚点钱就豁出去了。

  检察官说

  非法获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任何个人或单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通过窃取等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当前,随着手机卡实名制的实行,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一些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便通过收购实名制手机卡继续实施诈骗活动,由此滋生了一条从事贩卖实名手机卡的黑色产业链条。最终这些手机卡被销往诈骗高发地区,供犯罪团伙使用,供他们绑定、注册各类网络账号,收取、转移和洗白赃款。

  这起案件的涉及的群体比较特殊,多为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很小,而鸡蛋、洗衣液这些小礼品让他们觉得挺实用,往往不知不觉就被套路了。

  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多多提醒他们,抽空回家看看他们,让老人提高警惕,毕竟,老人也是诈骗分子不愿错过的犯罪对象。

  检察官也希望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信用,不要将电话卡、银行卡出售,不要图一时蝇头小利,出售、出租、出借身份证件、手机卡、银行卡、支付二维码、银行对公账户等,你的举动可能给其他人带来几万、几十万乃至成百上千万的损失。

  检察官将对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针对案件中的情况提出排查整顿建议措施,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筑牢法治防护墙。

  编辑: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