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学思践悟!新任中层干部读《走在路上》有感
2020-11-16 09:12:00  来源:泰兴市检察院

  10月27日上午,5名新任中层干部获赠“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泰兴籍院士叶培建撰写的《走在路上》这本书籍。

  大家认真阅读后,结合实际工作畅谈读后感悟,请看!

  王菲

  《走在路上》是最美奋斗者、人民科学家、泰兴人叶培建院士的自传。全书共四个篇章:第一篇《路与足迹》,记录了他学习、工作及生活经历;第二篇《媒海掠影》,收录了部分媒体对他的专访和报道;第三篇《笔花拾零》,收录了他撰写的感想随笔;第四篇《照片中的历史》,收录了其不同时期的工作生活照片。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对问鼎苍穹、登上神秘的月球,充满了梦想和期待。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作为嫦娥系列的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在航天领域奋斗超过了半个世纪之久。

  携手星辰大海,一辈子赤诚热血,勇争第一就是叶培建院士的真实写照。《走在路上》以平实的语言,用570页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了不平凡的人生之路,既波澜壮阔,又坚定从容。叶培建院士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我。但最让我为之振奋是笔花拾零篇章里面,叶培建院士所写的《“嫦娥一号”与四大精神》。

  叶培建院士在书中说“为什么我们这支队伍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多获取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四种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四大精神是叶培建院士团队胸怀祖国、情系航天,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融入血液的价值追求,是叶培建院士以及团队的初心和使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走在路上》这本书,就是要深刻领悟叶培建院士对党忠诚、坚守信仰的政治品格;胸怀祖国、情系航天的爱国情怀;始终唯实创新、攻坚克难的奋斗品格,并从他身上养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结合自身工作,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狠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条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警务工作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二是坚持素质强警,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坚持向教育培训要素质,向素质要战斗力,科学制定训练方案、计划,制度化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坚持品牌兴警,进一步凸显品牌效应。认真调研,做活品牌大文章,努力让品牌建设成为重要支点。

  四是坚持文化育警,进一步提高警队形象。坚持使命引领,加强职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法警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吴春红

  《走在路上》是最美奋斗者、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的自传。此书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叶培建院士童年、少年、青年至今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经历。叶培建院士是江苏泰兴人,他的人生之路自泰兴出发,一路走来,既波澜壮阔,又坚定从容。

  叶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一路上亲历了中国航天事业闯关夺隘的壮阔历程,如同此书的书名一般,读着此书,寻着作者的足迹,我受到很多的启示,其中感悟最深的还是先生所讲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几乎挺不住的时候,就是依靠这点精神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生活与工作都是如此。”

  之所以能产生共鸣,许是这段话更贴合我当下的境况吧。四十不惑,环境更新,孩子叛逆,该向命运妥协,得过且过?还是焕发精神,再接再厉?之前或许有过犹豫,有过彷徨,读了叶院士的自传后,我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拥有什么都不如拥有精神,缺什么都不能缺精神,精神可以创造奇迹。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人,就不可能有什么追求,生活工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动力。对个人来说,缺精神,就缺了人生追求;缺精神,就缺了人生动力;缺精神,就缺了人生支柱。对一支队伍,一个班子来说,缺了精神,就缺了奋斗目标和工作追求,就胸无大志,不负责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缺了精神,就意志消沉,浑浑噩噩,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了精神,就失去了信心和信念,就丧失了意志和勇气。

  精神是追求。人有了精神就有了追求,没有精神就没有追求,精神就是理想,精神也具有目标的意义,一定的精神常常是理想、目标转化而成的。精神是动力。人有了精神,就有了动力,没有精神,当然就失去了动力。精神饱满到什么程度,工作的动力就大到什么程度;精神昂扬到什么程度,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勇气就强大到什么程度。精神是支柱。人有了精神,就等于有了脊梁骨,就有骨气、志气、锐气和勇气;没有精神,就等于得了软骨病,就没有任何骨气、志气、锐气和勇气。

  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精神可以使人豪情满怀,激情洋溢,高歌猛进;在坎坷不平的困难时期,精神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可以使人昂首挺胸,可以使人百折不挠。精神就是信心,精神就是信念,精神就是意志。

  通过阅读《走在路上》,我深深感受到精神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是需要精神来激励的。精神之光越强,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和意志就越强。人生路上,愿每个人都能迎着精神之光前行,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朱军荣

  《走在路上》一书,讲述了泰兴籍院士叶培建追求科学、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一生,书中感人的事迹和蕴含的精神让我感触颇多。

  泰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杨根思、叶培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由此产生了伟大的“三个不相信”精神,“三个不相信”精神是全体泰兴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0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国家战略卫星“中国资源二号”,作为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叶培建院士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 “卫星上天以后表现第一圈很好,第二圈也很好,第三圈出中国了,最后一个收到信号的是我们的喀什,当时卫星没信号了,我每次讲到这块心里很难受的。当时,我真希望那个车从山上掉下去把我摔死,卫星丢了我无法交代。好在后来,卫星电池维持超过7小时,等来了下一个地面指令,后来这颗卫星超额完成任务。”没有令叶培建院士“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么一段简单的描述,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叶培建院士当时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

  当前,泰兴市委提出“扛起标杆大旗、拼进全省八强”的发展目标,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向叶培建院士学习,坚持和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

  一是要有担当作为的行动。勇于做担当的先锋,不做过客,不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直向问题,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

  二是要有无私奉献的追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叶培建院士在74岁时,仍称“自己身体还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何况我们年轻党员干部正是奋斗之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奉献”上下而求索,方是有为之本。

  三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心态。在大局面前,坚定不移将小我融入大我,多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多创民心所向、泽被后人的潜绩,要像接力赛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扛起标杆大旗、拼进全省八强”的发展目标。

  季海

  叶培建,1945年1月生,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胸怀远大梦想。2017年1月,为表彰他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他颁奖。

  这是《走在路上》一书里“媒海掠影”篇中的文字,两周时间认真读完这本书,深深钦佩于家乡籍科学家的故乡情、航天梦、报国志。这本书全文570页,让我感触最深、受益最多的是其中“笔花拾零”篇中叶培建本人撰写的一篇《“嫦娥奔月”与四大精神》文章,我觉得这里面写到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这“四大精神”,既是探索浩渺宇宙的航天人真实写照,更应该成为我们守护社会美好和公正的泰兴检察人矢志追求。同样,我们吴检提出的“把院当家热爱、把工作当事业追求、把同事当兄弟姐妹关心”让我受益良多。我认为,我们应当有四种精神。

  一是把院当家的爱院精神。老一辈的科学家背井离乡、“抛妻弃子”,以身报国,在戈壁沙漠隐姓埋名数十年,有的奉献了青春,有的奉献了生命,只为强大的国防来守护国泰民安。而今,祖国繁荣昌盛、家乡日新月异、单位欣欣向荣。作为中国人,只有把爱国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我们平凡的岗位贡献力量,把院当家,爱院如家,才能无愧初心、不负韶华。

  二是把工作当事业的奋斗精神。对待我们的工作,究竟是当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还是当成纯粹谋生的“职业”,甚至是随意敷衍的“副业”。我始终认为,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看不起我们的工作,就会感到艰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开拓进取的锐气,就会变得得过且过、变得牢骚满腹、变得劳累疲惫,最后庸庸碌碌、一无所获。我始终坚信,只有把工作当事业追求奋斗的人,才会在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绩中,收获足足的信心和满满职业幸福感,才会超越自我、再创佳绩。

  三是把同事当战友的团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个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一个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一个攻坚克难、所向披靡的团队,仅靠单个成员的冲锋陷阵只会惨败而归,唯有全体战士齐心协力、令行禁止,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作为泰兴检察团队的一员,我将树立团结意识,时刻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领导安排,积极配合同事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协作配合的奋斗者。

  四是把苦干实干当历练的奉献精神。古代神话中讲到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传说故事,都饱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深深扎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底。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对国家命运无限热爱,靠着坚定的立场、信仰、忠诚和奉献,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用生命的代价换来我们后辈的自由、平等和幸福。作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我将始终以奉献为荣,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全部的汗水,为组织增光添彩。

  戴小虎

  《走在路上》这本书记录了一个致力于我国航天、空间建设的院士叶培建老先生的成长经历。他不仅是中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更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主心骨”,他曾说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几乎挺不住的时候,就是依靠这点精神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生活与工作都是如此;这段话对于作为新时代检察干部的我来说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在困难前要做一个“可怕”的人,遇到困难就要迎难而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2019年5月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赴新疆伊犁州人民检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刚到伊犁时,只是觉得这个地方可能比较落后,需要我们进行支援建设,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对援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我也明白了党中央作出支援新疆这个战略工作的重要意义。

  援疆不只是历练,更多的是挑战,初到伊犁,虽然比我们想象中的茫茫戈壁、寸草不生,缺物少水好很多,但春天的沙尘暴让我们着实领略了西北戈壁的干旱,大漠的风沙,使得我呆在屋里都呼吸困难,嗓子干痛,嘴唇破裂,新疆的上班时间虽然和泰兴一样是八小时制,但基本都是从早10点到晚8点,对于渴望周末能休息一天的想法根本就是一种奢侈,24小时值班制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援疆不只是付出,更多的是一种收获,比起我们江苏的工作条件,新疆的工作条件无疑是比较艰苦的,但越是艰难越能体现人的意志,新疆之行,是我人生成长中重要的一课,有此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能欣然面对。

  吴检曾语重心长的说道,要充分发挥“三个不相信”精神,作为一名泰检人,要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困难有时就像阻隔在我们眼前的一座座山峰,我们只有爬过去了才会领略好的风光。人生道路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人选择了绕道而行,有的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就如古人所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困难来临时,就要勇敢面对,敢于逆流而上,才能成功。

  编辑: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