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多了一个高山族非遗传习中心。该传习中心主要教授高山族拉手舞、高山族抛陀螺等非遗课程,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当天,华安县检察院专门组织人员前往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参加该传习中心的揭牌仪式。揭牌仪式上,高山族拉手舞市级非遗传承人张金梅成为该传习中心特聘导师。
继罗丽珠高山族服饰工作室之后,高山族拉手舞、高山族抛陀螺等高山族非遗也走进了院校,绽放新的色彩。这样的场景,很难让人联想到3年前这里的高山族非遗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照见文化传承的困境
高山族是台湾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高山族人民主要居住在台湾地区,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等沿海地区。华安县是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高山族拉手舞、高山族抛陀螺、高山族服饰等高山族非遗为华安县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2022年1月,华安县检察院在开展福建省检察院部署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中发现,当地高山族拉手舞、高山族服饰制作传承人为生计外出打工,无力传承该非遗。
“最困难的时候,整个舞蹈队没几个人。”作为高山族拉手舞市级非遗传承人,张金梅颇为无奈。检察官经多次走访、座谈发现,高山族非遗传承人受经济压力和社会环境变化影响,不得不长期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导致传承精力分散。同时,因缺乏相关保障和传承机制,系统化传承工作常因学徒招募难等情况停滞,高山族非遗传承保护面临困境。
圆桌边的法治之光
保护刻不容缓,其更深层的逻辑藏在文化认同里。2022年4月14日,华安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圆桌会议,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高山族非遗传承人请到同一张桌前,共商保护措施。
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众人对如何深化非遗保护工作畅所欲言。“法律给了我们接住文化传承的‘手’,但需要所有人一起张开臂膀。”检察官的话让与会人员深有体会。
会后,华安县检察院依法向该县文体旅局送达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华安县文体旅局及时整改、落实职责,推动高山族非遗进校园、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文化。随后,该院与华安县文体旅局会签了协作机制,联合开展高山族非遗保护工作“回头看”,实现检察监督与依法行政同向发力。
“检察建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检察官的承诺,在后续几年里不断被验证。
2024年10月,华安县检察院与县政府建立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将高山族非遗保护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同年11月,该院向县政府提交《关于加强高山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专题报告,提出职能部门凝聚合力、院校资源持续助力、宣传推广增强活力等多项建议。
华安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指定分管副县长牵头,组织文体旅、民宗、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发力,积极落实建议内容并纳入政府督察,与检察监督协同形成强大的保护合力。
喜人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履职推动下,高山族非遗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高山族服饰制作传承人罗丽珠成功申请了2套原创作品国家版权登记;高山族抛陀螺被列入漳州市第十批市级非遗项目;高山族舞蹈表演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
转动的文化同心圆
得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揭牌成立高山族非遗传习中心时,罗丽珠正在高山族服饰工作室指导学生创作。“这真是个好消息。以前总是担心找不到传人,现在有了这么多学生,我心满意足。”罗丽珠笑着举起一条绣着高山族图腾的绶带说。这条绶带是学生们课后设计的文创产品,广受好评。
高山族非遗走进院校,是府检联动机制的实践成果。眼下,不仅漳州高新技术学校设立了罗丽珠高山族服饰工作室,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设立了高山族非遗传习中心,漳州开放大学更是将高山族抛陀螺融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线上线下课程。
“非遗保护非一家之力能实现,我院针对难点堵点问题,会同职能部门链接社会资源,为高山族非遗保护提供有力支持。”该院检察长张伟华举例说,该院推动漳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在2025年漳州市两会期间,以建议、提案形式助力高山族非遗传承和保护。随后,相关建议、提案由漳州市文体旅局办理,持续加强高山族非遗传承、保护和推广。该院还助推高山族拉手舞登上央视2025年非遗晚会、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推动高山族非遗在今年“五一”期间走进漳州古城,借力古城人气扩大影响力……
这正是华安县检察院谋划推动的“文化同心圆”,其更深的融合则在制度层面生长——该院聘请5名高山族同胞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听证员等,参与相关检察履职活动,为高山族非遗保护提供助力。
“从前觉得法律很遥远,现在知道它能守护我们的根。”高山族听证员王女士感到十分荣幸。而她的感受,也是大多数高山族同胞的体会。
目前,该院已推动形成了“政府系统保护+检察协同推进+社会联动支持”的工作格局,实现高山族非遗的全方位保护。
初夏的夜晚,在高山族特色村寨——华安县送坑村,村民在广场跳着高山族拉手舞,音乐在夜空流转;广场边的法治宣传栏静静伫立,似在诉说“每段文化记忆都该有法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