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西南地区农村家庭,一座房子,门前是梯田,屋后有山林,偶有几点生机,那便是人烟。
我打小最爱的就是屋旁的山坡,坡不大,分布着芭蕉、竹林和油樟树。对于小孩子,西游记里铁扇公主赋予了芭蕉叶神奇的想象,而金庸小说里竹林练剑的大侠也让我浮想联翩。没成熟就被摘下来的芭蕉,才蹿出头就入锅的鲜笋,反正在我的记忆里,从来都等不及瓜熟蒂落。
然而,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屋旁的三棵油樟树。
不知道这三棵油樟树是多久前种下的,父辈说他们做儿娃的时候就有了,到现在就成了参天大树。每个小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爬树、荡秋千、捉迷藏,我也不例外,而这三棵油樟就成了我和小伙伴撒欢的圣地。拴牛的绳子严实地捆在两棵油樟树杈间,再搭一块厚实的木板,这个秋千就承载起了儿时的笑语,秋千荡得越高越有成就感,以至于那些摔得鼻青脸肿的经历,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现在想来,当初作文课抠破脑袋都写不出来的我,为什么不记录下这一幕,也实在是可惜。
在我的认知中,油樟树全身都是宝,叶子可以熬制樟油,果子可以培育秧苗,熬制成樟油后的叶子成了农村灶房里最受欢迎的柴火,因为含有油质,油樟叶传进灶里,噼里啪啦,特别催火。
当然,最要提的就是“拾樟叶”。
一根竹签,一个蛇皮口袋,这就是我们“拾樟叶”的全部装备,五毛一斤,拾满就拿去卖,那是我们放学后最热衷的活动。竹签削尖,一米来高,对准樟叶,一戳就是一张,叠了十来张就放进袋里。等风来是最开心的,风一吹,成熟的油樟叶就打着旋儿往下掉,我就一个箭步冲到掉落最多的地方。
黑黝黝的油樟果简直就是黄金,一颗五毛钱,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了。从开花到结果,我随时都会来树下观望一番,一直要等到绿叶丛中开始泛出些许黑点,我知道,收获的季节来了。树太粗壮爬不上去,就只有直勾勾地望着树上的油樟果等它自己掉下来,然后迅速拾起来。当然,也有急不可耐的时候,对着油樟树狠狠踹上几脚,结果常常是脚痛而树不抖。于是,用石头扔,用竹竿戳,甚至对着油樟吼,十八般武艺几乎全部上阵,最后外沿的果子基本被搞定,大树深处的就着实没法。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儿时双手抱不了的油樟,现在依旧抱不了,儿时热衷的事,如今仍觉有趣,只是多了些乡愁。
我不知道油樟对于我意味着什么,但我一直觉得,油樟有一股特别的香味,也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它沁入我的心田,潜入我的世界,塑化着我的人生,而它身上展现出的,也正是油樟王国里特有的勤劳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