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哇哦!“水中大熊猫”送来了全国大奖
2021-11-29 08:50:00  来源:泰兴市人民检察院

  第五届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共有126件作品获奖。历经网友投票、初评、复评、定评多个环节,共有《向春天出发》等100件作品分获战“疫”特别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短视频、最佳叙事奖、最佳表演奖,26件作品获优秀奖。大赛另评选出10个组织奖。

  泰兴市检察院参赛作品《一条江豚的告白》荣获最佳短视频奖。

  这部作品不简单,市级比赛、省级比赛、长三角比赛、国家级比赛一路拿奖,破圈引发关注,到底亮点在哪里?我们通过主创人员叶晶同志的介绍给您揭秘。

  叶晶还原创作过程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大前提。2021年3月1日起,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对长江生物保护、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提出了新要求。我的家乡泰兴濒临长江,有着24公里沿江岸线,长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泰兴人,而泰兴人也越来越重视江与城、江与人的关系。

  保护长江,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是泰兴人正为之努力的事情。这里面就有泰兴检察人的身影,从2014年广受关注的泰州1.6亿元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始,长江生态保护就成了检察人履职的一部分,2017年6月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建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

  我曾奔赴江边在快艇上拍摄人大代表冒雨巡江、检验检察公益诉讼新答卷,大家增殖放流开展生态修复,考察天星洲以及采砂船指定停靠点。我也曾跟随公益诉讼检察小分队,与生态环境局一起,看大型的无人机飞起采集相关证据,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画面。

  泰兴科学划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划出50%以上的岸线为生态岸线,实现永久性保护;实施泰兴市沿江生态廊道工程,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廊道建设。如今的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已成为泰兴网红打卡点,而检察官的身影依然时常出现。

  如何还原这个保护历程、生动呈现检察特色工作亮点,并且能够出圈让大家都来关注并直观了解?这是摆在新媒体运营者面前的问题。

  当时恰逢最高检推出了一个新媒体长图作品,我看到了平面的江豚(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珍稀淡水哺乳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一种天生会“微笑”的动物),灵感来了,如果江豚会写作文,从她的视角来呈现检察工作,那么受众的覆盖面岂不是更广?而绿色廊道的指引标示刚好就是可爱的江豚,非常契合。

  于是我开始以江豚的视角看长江生态保护和公益诉讼检察,以江豚的微笑为突出点,展示出检察官们的守护历程。卡通江豚与实景拍摄相结合,穿插绿色廊道打卡的航拍画面、检察官对土壤、水质检测的画面,江豚从忧到喜,隔空与大家互动。

  脚本有了,配音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我邀请了闺蜜四年级的女儿加入,跟她讲了江豚的生活,第一遍她的声音有些发抖,第二遍一气呵成,也非常自然。

  就这样,我们通过平时素材的积累、现场江边风景的拍摄、小朋友的配音,搭建好了《一条江豚的告白》的框架和内容。简洁的文字、童稚的配音,一分多钟的短视频会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收尾的画面联想交给大家:你愿意继续守护我的微笑吗?

  这部作品得到了由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浙江、安徽、上海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2020长三角白暨豚原创网络视频大赛”组委会的青睐,拿下入围奖。

  作为新媒体运营人员,创作基于我们的检察工作,工作做好并向前一步,是作品的基础,而表现手法则在于自己的领悟和创造。从什么角度作为切入点才能出圈又展现检察答卷是比较关键的,多从大众的视角、大家喜闻乐见的画面着手,检察新媒体作品自然容易出圈。新媒体人要永远保持空瓶心态,输入、输出,再输入、再输出,不断学习,平时多看多想多涉猎优秀的作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从借鉴开始,到独立创作推陈出新,自然而然就有了源动力,灵感就会降临。

  最后,我们再次一起看看这部作品吧。

  编辑: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