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巷子
2019-05-16 08:45:00  来源:泰兴市人民检察院

  单位的后面有一早市,窄窄的一条丁字小巷,深约六七百米。“丁”字横线的两端与一小区和马路相通,是小区居民出入的通道。竖线的一端位于单位办公楼后,竖线墙东与医院为邻,是一溜干净的马路牙子,干扰很少。中间有一医院的太平房出口,每天见证生死。墙西紧靠铁路居民生活区,一溜的小区铁栏杆,倒也整齐。由于位置优越,不知何时起巷子早市的人气便聚了起来,一任春夏秋冬,见证着百姓普通平凡的生活。

  巷子里早市的摊贩形形色色,卖水果蔬菜的,鸡鸭鱼肉、针头线脑的,自然划分区域,依两边墙根一字排开。大半的巷道是摊贩的天地,只留下中间可以过两辆三轮车的距离。靠墙扯起一些横七竖八的凉棚,中间显得更窄了。早七点,人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一天的生活便在这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中启程。卖油和花椒面的占据着巷子的南面,卖鱼虾的占据着巷子的北角。为了显示货真价实,油贩们把柴油机也搬到了巷子,现磨现卖。于是,巷子便像人的生活,到处弥漫着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味道。走在巷子里,我都不知自己是走进了巷子的生活,还是巷子走进了自己的生活。

  医院太平房经常有出殡的。为了赶早,让逝者走好,在摊贩还没有出来时,出殡的人就早早将花圈一字排开,简短的悼念仪式后,三声炮响,殡仪车开出来,随着哭声,送一个永别的人开启另一段人生。七点左右,活着的人揭开了另一篇章。殡葬制度改革后,太平房弃之不用,逝去的人不再从这里走了。不见了逝去的人,巷子仍安然不动,继续接纳每一位来往的人。巷子明白,生老病死是最普通的自然规律,就和有的人来了巷子又走了一样。巷子像一面镜子,一任四季和生死继续在里面更迭。巷子里装的绝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位来者。我们的世界里,只记得几个人的生死,因为我们的世界里只装了那么几个人,不如巷子那么大度,容得下每一位来者。巷子已修炼成了一位生活的智者。

  偶起大风。在巷子里,风却显得无计可施,既卷不起人的衣角,又卷不起巷子里的一砖一瓦,更别说买菜人留下的菜叶垃圾,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早已让摩肩接踵的人踩在了脚下,巷子造就了巷子里的一切,容得下一切,承受得了风的一切。风被挤了出去,只得在人们头顶打个弯,便顺房脊无可奈何地悄然而去。偶有小雨,也被横七竖八的凉棚扯得七零八落,商贩照样出摊,人们照样采购生活用品,生活仍按部就班,丝毫不为风雨所动。巷子像一个饱经风霜雨雪的人,风雨于他已然波澜不惊。

  除了几个固定点的摊点,巷子里流动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今天谁来了,明天谁去了,没有人在意,就像这个世界里多你一个少你一个无所谓一样。只有巷子明白,谁在我的青砖上曾留下几串脚印?谁来了几次后就不再回来?哪棵青菜曾在这里出售,被谁家以多少钱买走,做成了什么?如何到了田里,又长成什么回到了巷子?巷子像个静默的、不肯言语的老人,每天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演绎轮回,他明白这一切,承受这一切,理解这一切,容纳这一切。

  走在巷子里,我每次都恍惚而去,恍惚而归。虽曾与巷子有过几次对话,也曾试图从巷子里的每一块砖瓦去研究巷子的过往解读巷子的性格,但他始终无语,任我自由猜测。后来我明白了,我也只是巷子生命里的过客,是我自己走进了巷子的生活,是我记住了巷子,巷子已经容纳了我的一切,而我却要强人所难地让巷子记住我。

  我忘记了,巷子就是巷子。

  编辑: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