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们对于毒品零容忍,对于涉毒的犯罪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泰兴市人民检察院近两年办理的涉毒案件中,有这样两件让人印象深刻,一是
追捕——贩卖盐酸制毒,大老板落魄后竟然走上犯罪路
,二是
211、985名校毕业的他们竟成为制毒团伙的“技术指导”
。
不看内容,但看关键词就让人震惊,人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但如果制毒贩毒,那无疑于将自己送上不归路,毁了自己的同时,也必将毒害他人。
01
而近日,泰兴市人民检察院对一起案件提起公诉——年逾70的老奶奶涉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一案。公安民警在巡逻过程中查获老奶奶种植的罂粟621株,全部铲除、销毁。
从犯罪的年龄层次和身份上来说,涉毒犯罪并没有年龄的界限和身份的差异。
说来让人唏嘘,在乡间,罂粟苗用于烹饪有一定的调味作用和保健药用价值的传言被人以讹传讹地不断扩大,导致使很多群众纷纷种植。老人成了种植罂粟的一个特殊群体,常年在家务农,文化水平较低,对法律知识都了解甚少,晚节不保,违法犯罪。
臭名昭著的毒品原植物之一的罂粟,非法种植达到500株即构成犯罪。罂粟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如果老人在乡村田头种植,被有心人利用,后果可想而知。
02
与“听信偏方”、“加料炒菜更香”、“花好看”等种植罂粟的老人形成对比的是个别名校毕业生,明明前程似锦,却成了制毒团伙的“技术指导”,将专业知识用在违法犯罪上,最终锒铛入狱。
所谓“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在国外需求量大,利润高”、“只是研究的药物,不是毒品”,就铤而走险,从天之骄子沦为“绝命毒师”,断送前程,甚至被判处死刑,值得吗?
03
毒品残害的绝对不止是吸毒者本身,而是整个社会。毒品问题常与“黄、赌、盗、抢、黑”等问题相互交织,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各地已发生多起吸毒后杀人、放火、驾车冲撞等恶性案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男性吸毒者有80%会有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行为;女性则超90%会从事卖淫工作,他们大部分会成为贩毒交易中的一份子,从而“以贩养吸”。
想到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湄公河行动》,“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我们也许看不到吸毒贩毒对我们普通民众生活有多少影响,正是因为有人将吸毒贩毒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隔离开来。他们是缉毒警察,也是爸妈的孩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时刻牢记在心。